今天,《人民日报》关注日照!
山东日照修复海洋生态,探索渔旅融合
耕海牧渔,建设“蓝色粮仓”

依海而生、因海而兴的山东日照,海洋经济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单一渔业到三产联动、由浅海到深海的跨越。近年来,日照市修复海洋生态,建设海洋牧场,推动传统渔业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渔业转型,蹚出了一条渔民增收、渔业增效、现代海洋产业升级的发展路子。
17岁就出海打鱼,风里来,浪里去,宋友金是一名地道的老渔民。不过现在,他不忙着出海打鱼了,而是忙着去海底“盖房子”。
给谁“盖房子”?在宋友金的家乡——山东日照岚山区官草汪居,建有1万亩海洋牧场。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宋友金领着乡亲们在深水网箱内抛投人工鱼礁。“依托鱼礁进行立体养殖,好比为鱼虾搭一个窝,让它们在这成长、繁衍。”宋友金笑道,“海货上市后供不应求,村里还借势发展起了海钓旅游项目。”
正在转变的不只有官草汪居。目前,日照市已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8处,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建设项目14处,建成深水抗风浪网箱1000余个,大型智能桁架式网箱2座,推动海洋休闲渔业、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现代海洋产业发展,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0%。
海底垒“鱼窝”,海洋生态逐步修复
岚山区地处黄海之滨、海州湾畔,渔业资源种类近70种。随着海洋捕捞强度变大,许多海域渔业资源日益衰退。传统渔业如何转型升级?
日照抓住山东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的机遇,通过投放人工鱼礁等方式建设海洋牧场,开始了在大海深处垒“鱼窝”的探索,并研发出一种人工鱼礁——边长3米、重达10吨的中空混凝土立方体构件。
“人工鱼礁有利于藻类生长,有了藻类,鱼虾更容易聚集,有利于形成一个生态系统,促进海洋生物资源的增殖和恢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原副所长杨红生说。在此基础上,岚山区又采取底播增殖、放流等措施,逐步修复海洋生态环境。
生态好了,多年难觅踪迹的近海鱼群越来越多,黑头鱼、海鲈鱼、马鲛鱼等开始在人工鱼礁间畅游。
这几年,当地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深水网箱养殖,助力海洋牧场建设,邀请专家“会诊把脉”,不少养殖户看到市场前景纷纷加入,宋友金就是其中一员。
在投放人工鱼礁的基础上,宋友金带领乡亲们尝试立体养殖。“底层养海参、鲍鱼,上层养海虹、牡蛎。海虹、牡蛎等贝类产生的氮、磷等营养盐可促进海参生长。”宋友金解释。
立体养殖有啥好处?“单一品种变多元养殖,一年四季可以卖不同产品,提高了养殖效益;生物间相互依靠,节约水域空间的同时,生物间养分互相补充,形成生物链,有效减轻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实现了保护、增殖、丰产的良性循环。”岚山区海洋发展局副局长陈晓霞说。
出海玩“海钓”,渔旅融合带动转型
夏季,官草汪居进入旅游旺季。趁着天气好,宋友山早早来到渔港码头,将快艇打扫得干干净净,摆放好救生装备。
宋友山是土生土长的官草汪居人。早些年,眼瞅着渔获渐少,宋友山索性在村里的海洋牧场找了份新“差事”——开海钓游艇。
宋友山的经历并非个例。近几年,岚山区海洋渔业资源日渐丰富,吸引了各地“钓友”。当地瞄准发展时机,借势推动海洋牧场渔旅融合发展,推进海钓设施建设,扶持重点海钓企业发展。
“依托独特的海钓资源,我们积极培育体旅融合新业态,打响海钓赛事品牌,推进特色旅游品牌建设。”岚山区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娜说。目前,岚山区建有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7个省级海洋牧场,海钓业年收入超过2亿元。
凭借海洋资源,官草汪居还建起了民宿、农家乐,并积极开发以精品海钓、渔文化推介、亲海体验、渔村食宿等为主的旅游项目。官草汪居海钓设施逐步完善,渐渐发展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滨海旅游地。
“如今,海洋牧场年产值达几千万元,为面临转产的老渔民提供了出路。等收获的季节再来瞧瞧,海产品分拣、包装,再运输到全国各地进行精深加工……那时码头上一天能有300多人同时忙碌。”宋友金说,“养殖、管理海钓平台,打零工……比起出海打鱼,乡亲们更省心了,挣得也不算少。”
靠海吃海,鼓了腰包。2024年,官草汪居集体年收入超52万元,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
海上建“良田”,科技赋能渔业发展
“现场条件满足下水作业要求,可以下水!”伴随一声令下,一座约11层楼高的庞然大物缓缓滑入海中,正式出坞入水。
这是由山东财金集团投资建设的矩形可移动柱稳式坐底养殖网箱——财金“海上粮仓壹号”项目的第二座网箱,于去年11月在岚山区近海10海里处投放,用于三文鱼养殖生产,预计可收获三文鱼900吨。
选址有啥讲究?“好水才能出好鱼。得益于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这片海域保持了一类海水水质。”山东万泽丰海洋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红说,“水域的温度、溶氧量等水质指标非常符合三文鱼养殖标准。”
大型养殖装备的投入使用,体现了当地养殖空间的拓展和养殖模式的转变。“我们依托科技创新,发展绿色养殖,建设‘蓝色粮仓’。”陈晓霞说。
科技加持,让网箱拥有了一个“聪明大脑”——平台上配置数智化系统,可实时监测水温、溶氧量、pH值、盐度、流速等海洋生物环境指标,分析三文鱼的生长状态,获取养殖数据。
“可别小瞧这些数据,掌握它们,企业在养殖过程中可以更好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李红解释,例如,智能化投喂系统会根据平台数据自主控制饲料出料速度,确保鱼群有效摄食的同时,避免饲料沉积造成海洋污染。
依托科技赋能,“南鱼北育、南鱼北养”在日照也不再是难题。
2020年,日照市海洋水产资源增殖有限公司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合作引进膨腹海马,共同开展海马苗种繁育与产业化推广科技合作,如今,膨腹海马养殖苗种成活率已达90%以上。截至目前,全市已有海马工厂化养殖户30家,2024年,实现膨腹海马干产量3.5吨,鲜海马产量2075.8万尾。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海洋牧场在保护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日照市海洋发展局局长董建华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2日 14 版)
在骑行中感知魅力中国
美国旅行博主雷诺门——
海滨打卡,感受运动风尚
夏日的山东日照海滨,海天辽阔,清风送爽,正是骑行的绝佳时节。换好骑行服,戴上头盔、手套与护目镜,调好自行车挡位,美国旅行博主雷诺门再次来到日照市东港区的海滨骑行绿道打卡。
“骑行时,既能提速感受追逐海风、与海鸥竞速的畅快,也能放慢速度,细细品味沿途景致。遇见有趣的场景、心仪的景点,或是想与同行者聊几句,随时都能停下。我最爱的还是沿途特色餐馆的美食,每次品尝都让人回味很久。”雷诺门说,他的足迹已遍布50多个国家,中国最让他流连忘返,“在中国骑行让我了解了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沿途还收获了不少惊喜。”

雷诺门在山东日照海滨骑行。
汪圣杰摄
19年前,雷诺门因工作来到中国,他曾一人一车欣赏过黄河沿岸的壮美风光,到过北京、上海和成都等城市,感受过“千年丝路”的历史人文。为了更好地感受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雷诺门还自学了中文,只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能顺畅地用中文交流。“天高、海阔、沙细、坡缓……”雷诺门仍然记得2008年第一次在日照骑行的感觉,滨海骑行绿道成了他骑行最多的路线,“在这里骑行,身体和心理都很舒适,呼吸这么纯净的空气,减压效果也是杠杠的!”
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建设持续推进,越来越多人加入了绿道骑行的队伍。骑行途中遇到老朋友,雷诺门会大声打个招呼,见到新成员,他就喊一嗓子:“加油!来吧!”“这些年在中国骑行的过程中,我看到公园里和绿道上锻炼的人越来越多,真切感受到健康中国建设带来的变化。这种全民健身的氛围特别好,让健康不再是个人的事,而是成为大家的共同追求,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雷诺门说。
“我被这里的山海风光与人文风情吸引,就想记录下来,分享给更多人。”抱着这样的想法,雷诺门开始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在中国骑行的精彩时刻。镜头里,他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偶尔还夹杂着点山东口音,一边演示当地菜肴制作过程,一边分享传统文化、风土人情,讲解中美饮食文化的异同。凭借跨界融合的独特视角,雷诺门推介中国的系列短视频在社交媒体收获超百万粉丝,多条视频播放量突破千万。
雷诺门计划继续以骑行的方式深度探索中国,通过直播向国外网友推介中国各地极具代表性的农产品、精致手工艺品和地道美食,让粉丝领略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随着中国过境免签政策不断放宽优化,很多外国粉丝在我的账号下留言,咨询骑行线路和相关政策。我总会告诉他们,想要感受中国的魅力,骑行是绝佳方式。在骑行中,不但要饱览山水风光,还要用心感受、用情热爱。”他说。

山东日照市东港区的阳光海岸绿道生态如画。
陈少帅摄(影像中国)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2日 17 版)
- 山东省十百千万农机推广暨日照市茶叶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观摩活动成功举办2025-06-26
- 聚焦提振消费,日照公安发布十二条服务保障措施2025-06-26
- 日照市多措并举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保障2025-06-26
-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日照市历史》第二卷出版发行2025-06-24
- 强港、兴产、活城!日照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展现全新发展格局与活力2025-06-20
- 2025年度日照市职工跳绳比赛举办2025-05-29
- 日照市发布2025年农业保险新政:覆盖更广、补贴加码惠及全市农户2025-05-28
- 北纬35°的“三茶”答卷:岚山区何以入选“全国绿茶重点产区”2025-05-25
- 日照这场集体婚礼甜度拉满!现场太浪漫……2025-05-21
- 观看火箭发射的N种方式!“神仙视角”藏在这里!202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