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解“民忧” 架起党群“连心桥”——记日照市莒县刘官庄镇中云村党支部书记盛洪宾

2025-07-04 10:18:2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编者按: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总有一群人以初心照亮前路,以实干书写担当——他们是扎根乡村的“领头雁”,是行业里的“先锋者”,更是青春赛道上的“追光者”,他们用热血与创新诠释初心和担当,在一线岗位绽放灼灼光芒。为挖掘这些闪耀在各领域的榜样故事,值此“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鲁网日照频道特开设《发现榜样・在一线》专栏,深入基层一线,真实记录、生动呈现那些坚守一线的党员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奋斗足迹,让我们一同走近榜样,感悟初心,汲取奋斗前行的力量!

  鲁网7月2日讯 (记者 谢文明 王一凡 郑泽之) 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刘官庄镇中云村,新修的道路整洁平坦,崭新的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村民夜晚的欢声笑语,排水沟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内涝难题,党群服务中心焕然一新。这一切变化的背后,凝聚着村党支部书记盛洪宾的心血和汗水。他说:“我就是想让村子变得有温度,村民间有感情。”这句话,成了他扎根乡土、倾情奉献的最好注脚。

抉择:高薪经理的“回乡路”

  2021年4月村里换届期间,在外打拼的盛洪宾恰巧回家,见他回来,有村民找上他,建议他参加竞选,带领大家改变村子的面貌。

  曾在部队服役5年,后盛洪宾在广东一家酒水公司打拼了13年,已是年薪几十万元的山东片区的经理。

  要不要回家呢?

  盛洪宾告诉记者:“当时我感觉回村干支部书记,离我是很遥远的事情。一是因为当时我在公司还担任山东片区经理,工作比较轻松,收入也不低,家属也不同意;二是我十几年没在家,对村里情况不太熟悉,并且当时村里各项工作在镇上比较靠后,村情也比较复杂,支部班子软散乱,当支部书记要承担的责任和压力都不小。”

  但是经不住一些村民那份浓浓的期盼——这份期盼就是沉甸甸的信任。

  还有心中那份军人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他决定试一试,挑战一下自己。因为自己无论在部队服役还是在公司干经理,一直都干得很好,他相信自己干支部书记也不会太差。只要自己不贪不占,严守法律法规,抓好班子建设,为大伙儿干点实事,就不会有大的问题。

  尽管如此,阻力还是不小,有些村民认为他太年轻,担不起这副担子,对其个人能力提出了质疑。当然,最大的阻力是来自于父母和妻子,丢下那份高收入的工作,首先影响的是家庭的收入,其次,干支部书记难免得罪人,乡里乡亲的何必去趟这浑水?

  他也去咨询了时任社区书记田志强。田志强和他推心置腹,上去就给他浇了盆冷水,当然干好了,村民会感激你。

  最终,还是那份对家乡发展的责任感战胜了他。

  他高票当选中云村党支部书记。

破冰:以己之“温”,点燃班子与信任

  放弃每年几十万的收入,回村干党支部书记,给老少爷们打工,人家图什么?这让部分村民和党员心内涌起了一股暖流,感到中云村有了希望。

  盛洪宾也感受到了这份情感,但这对于他来说,更多的是压力,是乡亲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所带来的压力。他感到心里沉甸甸的,肩头重重的。他为这份压力而感到心暖,他要用自己的一腔热情,对得起老少爷们的情。

  上任第一项大任务,就是上级统一部署的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当时很多人提醒他,这项目涉及千家万户,牵筋动骨,不好开展,千万别干。

  但是不干,村子如何发展?想好之后,他先后组织召开了支部会、党员会,把问题讲清了会上也获得了通过。可当真正实施的时候,才发现难度很大。有一户村民,白天签好了拆房合同,晚上两口子就为此事打架,盛洪宾闻听,顾不得吃饭,就带了另一份合同前往该村民家做工作。这家人开晚饭了,就邀请盛洪宾一起吃。他就没客气,坐到了桌前,和他们一起吃起来。这样边吃边聊,气氛逐渐缓和,一直谈到晚上十一点多,终于做通了工作。盛洪宾赶紧拿出新的合同和他们在上面签了字。

  盛洪宾走出这户村民家,望着满天星斗,身边阵阵凉风吹来,突然感到心里酸酸的,眼睛忍不住湿润了,农村基层工作太不容易了!

  他对村民掏心掏肺,村民也信任他,对他的工作大力支持。74岁的老党员盛大爷,对记者说,了解到情况后,他带头与村里签协议腾出老房子,方便村里规划发展,不但如此,他还经常无偿地义务参加村里的劳动。

  经过他和支部委员及全村44名党员们的一起努力,该村的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十天就完成了。15天32栋老旧房子就成了一片平整的土地,近些年一贯邋遢的中云村,一跃而为刘官庄镇的先进村。

  一人暖,带起了一个班子的温度。村里一困难户,两个孩子父亲带着,去冬又患了脑梗。盛洪宾赶紧上门看望,他向一家三口立下誓言,让做父亲的放心治疗和康复,孩子们好好学习,上到哪里,他就和全村老少爷们帮到哪里。当时这家的女孩子已经是刘官庄镇初级中学的初三学生了,学习优秀,目标是考上莒县第二中学。

  他的承诺,给了这个家庭以无比的信心。全村党员一起为这一家捐款助力,很多村民闻讯也纷纷来助。

传导:班子有温度,服务才有“热乎气”

  新班子成立后,盛洪宾就告诉班子成员们,我们是为老少爷们服务的,我们的日常工作要有温度,要让老少爷们看出我们的情意,不要总是板着脸。

  盛洪宾至今清楚地记得,他上任的第一天,办公室就被村民围得个水泄不通,大都是来要求处理历史遗案的。

  面对这一情况,盛洪宾决定,每月24号现场办公,村党支部书记、村会计、驻村第一书记和支部委员都到场,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记录在案,第二天提交村民议事日上集体讨论,村里解决不了的,上报社区或镇党委,7天内必须给村民一个答复。

  承诺一出,村民欢呼。

  经过3年多的坚持,村里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现在每到这天,村民们基本上已无事项反映。村民心里的那口气也逐渐顺了过来。尽管如此,村党支部依然坚守着这个现场办公日,毫不懈怠,敞开着大门让村民进来倾诉。

  村里如何发展,事关全体村民。

  村党支部拿出诚意,先后就产业发展、民生实事等一系列工作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然后经过支部研讨决定,带领村民挖排水沟5000余米,解决了大田地排水问题;修整村内排水沟新建1500米,解决村内排水雨污分离问题;利用3个月的时间,改扩建党群服务中心,将活动场所地面、墙皮、外立面等进行翻新。

  刘官庄镇是江北第一吹塑大镇,中云村不仅有自己的吹塑专业户,村里人外出打工的不少,为支持村里人出村安心工作,村党支部向村民承诺,家里老人出什么问题,一个电话或一条微信,村党支部立马安排人出车代为跑腿。为此,盛洪宾无数次亲自驾车拉着老人去医院、去保险公司等地方,毫无怨言,也无补贴和报酬。

  村党支部拿出了诚意,村民也毫不含糊。日照市交通运输局驻该村第一书记扶持村里50万元整修村内破损的道路,路修到谁家门口,谁家就在门口摆上桌和茶水,让修路的人喝。让修路工人们感慨万千。

共鸣:村民有温度,村庄才“滚烫”

  经过盛洪宾一班人和村民的一起努力,中云村很快改变了面貌,粮田旱涝保收,村子房屋成趟成行,村内道路平整整洁,看不到各家各户排出的生活污水,村民间互帮互助,村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新领导班子的温度,顺带着村民自己也在向外散发着温度。

  村民们的生活环境好了,但是夜晚出行还是问题,村党支部决定安装太阳能路灯,但是限于资金,一时难以解决,消息一出,村民纷纷捐款购买太阳能路灯,全村52盏太阳能路灯的投资村民捐款占60%,解决了村民夜晚出行和活动的问题,每到夜晚来临,劳累了一天的村民们在路灯下闲聊、唱歌跳舞、打牌下棋……一幅其乐融融的幸福景象,这热乎乎的温度,让周边的村民羡慕。

  有一次,外村一位老人不小心掉进了该村边的河里,有村民发现了,立马招呼人一起把老人救了上来。瞬间让这个村子有了滚烫的温度。

  村干部正,村民正,村干部有温度,村民有温度。一个盛洪宾心目中孜孜以求的充满温情的幸福家乡,正在他的手里实现。盛洪宾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位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

  心声:脚下沾泥土 心里焐着“热馒头”

  从都市拼搏精英到乡村发展领头雁,盛洪宾用军人的果敢,经理的谋略,乡亲的朴实情愫,写下了一曲乡村振兴的乐章,一位共产党员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答卷。把“他乡”奋斗的成功,变成了“故乡”耕耘的幸福。

  盛洪宾告诉记者:“以前穿皮鞋走柏油路,现在穿胶鞋踩泥地。但当村民塞给我刚蒸的馒头说‘书记尝尝’,我就知道,这四年我做的事村民看在了眼里。不过村里还有不少事要干,道阻且长,还得接着干。”

责任编辑: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