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照频道 > 文旅 > 正文

守护“莒文化”的愚公:记莒县文物守护者盛桂熙

2022-05-18 20:58:06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5月18日讯(记者 谢文明)2022年上半年,政协莒县委员会今年拟编撰出版的四本一套的《莒文化遗珍》丛书中,有三本的主编是盛桂熙,其中两本是他独自主编。2021年莒县党史(史志)研究中心出的《莒国陶文》一书,里面绝大部分内容是依赖他的藏品拓印编辑而成的,近30年痴心守护“莒文化”,他的成就正在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可。

  一

  1993年,家住莒县缫丝厂的盛桂熙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厂子不远的沭河岸边,捡到了一块有文字的汉砖,接触到了神秘的“莒文化”,从此迷恋上了家乡的古文化,深陷其间而再也难以自拔。

  搞收藏,是一件很费钱的事。经济条件有限的盛桂熙便只好去捡拾,建筑工地因为时常会挖出一些文物,便成了他经常“光顾”的地方。从此,只要听到哪里有搞建设的,他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风雨无阻。经常地带了一身泥回家,惹得家人讨厌。

  为了抢几块残破的陶片,他不止一次摔进工地深沟里,不仅摔得浑身是泥水,还去皮出血,浑身酸疼。然而看着拿在手里的“战果”,这一切不快便都烟消云散。

  爱好,总是越陷越深的。

  这样捡拾,经济压力轻了,但耗的时间和精力却多了。莒县这些年来是大建设大发展的时期,建设项目多,再加上莒县文化底蕴深厚,重见天日的文物就多。这令他颇有老虎吞天的感觉。相应的,无法自由支配时间的他,时间就不够用的了。按部就班的上班,意味着与更多藏品的无缘;不上班,意味着丢掉工作,减少家庭收入,这种精神和现实的撕裂与揉搓,一直折磨他到现在。

  最终,耐不住爱好的召唤,当莒城开建古城时,盛桂熙咬了咬牙,选择了辞职。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他开始去跟在建筑大军后边捡拾残砖碎片。

  这一天是2018年4月 7日。从此,盛桂熙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来捡拾残陶破瓦,没得捡的时候就去打零工。

  随着时间的推进,他的藏品以可观的速度日益增多,他的经济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滑。

(在建筑工地捡拾秦砖汉挖的盛桂熙 谢文明/摄)

  二

  对一件事情的迷恋和挚爱,意味着一个人时间、精力、钱财等的投入日多,其专业水平也会相应提升。

  对“莒文化”日益深厚的爱,使盛桂熙对之各方面的投入不可思议的多。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他需要刻苦的学习考古、历史、文化、文字、语言等知识。他利用自己到各地出差的时机,每到一地,就专门收集该地的“史志”,至今已达1000多部,可以开个小方志馆了。藏书,读书,开拓了他的视野,提升了他的收藏鉴识能力,更使他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到了家乡古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研究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他的收藏,也逐步转向了“莒文化”专题。凡是关乎“莒文化”的,都是他心尖上的宝贝,使他总是自觉地竭尽所能去淘,去保护。为此,他不但去捡拾,还经常倾囊购买。

  有时正在捡拾现场,看到有人捡拾了对于“莒文化”有意义的残片,如果那人不卖还好,如果卖给外地人,他就会拼命去护。作为文物爱好者,他知道文物出土地的重要性。如果文物流出莒地,变成别地的文物,会对“莒文化”的研究造成不应有的麻烦和困扰,为此他会千方百计将之买下。

(在莒县,盛桂熙到哪里去淘秦砖汉瓦就被哪里的人环绕着请教  谢文明/摄)

  为此,他常常觉得亏欠老婆孩子。保护“莒文化”遗物的社会职责和做负责任的丈夫、父亲之间的撕扯,让他倍感痛苦。他的收藏,随便拿出去卖点儿,就能大大改善自己的经济现状。但他一直没有这样做。他坚信, 历经千年几千年留下来的文化遗存,那是一代代祖先留给这方土地上后辈们的宝贵遗产,决不能从他盛桂熙手里流出莒县去。

  这是他的底线。

  三

  《半山文集》里有句话:“人生在世,如果没有‘执’过那么几件事,‘痴’过那么一个人,敢说自己真正活过?” 

  2018年底,盛桂熙面临着一次重大的人生抉择。

  28年持之以恒的专心收藏,使得他有关“莒文化”的收藏,堪称业内个人第一。他的家里的客厅、卧室、地下室等到处塞满了残砖碎陶。闲暇时,抚摸着这些留有祖先心血的遗存,盛桂熙常常是思绪万千。但是随着藏品的日多,烦恼也多了起来,一是空间越来越狭窄,难以容得下新藏品,他也根本没有经济实力给这些藏品建设专门的收藏室;二是个人的收藏条件总是难以更好地保护,需要赶紧给一部分藏品找合适的安全藏点,否则仅自然环境的侵蚀,就可能会给这些好不容易收集到的藏品带来次生危害。

  这个时候,淄博市一位学者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找到他,希望用20万元买下他那些藏品。20万元,对于身负债务的盛桂熙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他可以偿还债务,可以补偿和安慰在背后无奈支持他的家属。

  “要说不动心,那是骗人的。”盛桂熙不止一次的和笔者说。

  这个时候,在一边的老友、莒县图书馆原馆长杜树景看见他迟疑的神态,着急了,拉了拉他的衣袖说:“老盛,老盛,千万别卖啊,卖了就不是你的了。”

  一语惊醒了他。他拒绝了售卖,思虑再三,他决定无偿捐助出去。

  得知此消息,笔者去看他。他忍不住哭了。他说:“就像是舍弃了自己的孩子一样,真的舍不得啊!可是我无能,在这里无法保护它们。”

  2019年的农历正月十六日这一天,莒州博物馆派车来来回回拉了5趟,大约上万片陶、瓷藏品。从博物馆交接完回到家里,盛桂熙坐沙发上,点上一支烟,一任内心的五味波澜将他的思虑盖过。

  2020年,新任中共莒县县委党史(史志)研究中心主任李学林,得知了盛桂熙专注于收藏“莒文化”有关遗物,找到他交流了几次后,决定利用他的藏品出版一本《莒国陶文》,以利于提升“莒文化”研究,使所藏化身千万贡献于社会尤其是学界。盛桂熙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当李主任问他有什么条件时,他说:“我没什么条件,只要求说明所据藏品是从我这里出的就行了。”

  经过差不多近一年时间的编撰,《莒国陶文》一书于2021年3月出版发行。这是第一本专门收录“莒国”遗留陶文的书籍,对于我国文字、文化、文明的发展研究,将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而这还仅是盛桂熙现有的藏品,不包括他捐给博物馆的和此后的藏品。

  他是名副其实的守护“莒文化”的“愚公”,“莒文化”的研究史册上,不会忘掉他的名字。

(为编撰《莒文化遗珍》丛书,盛桂熙和政协莒县委员会的有关人员全县搜求文化遗产,这是5月12日他和其他编撰人员在莒县桑园镇一山村拓碑  谢文明/摄)

责任编辑:张辉
新闻关键词:文化莒县文物